標桿案例 博革 必旺 一、方案背景與核心目標 2025年4月24日至25日,中色東方集團精益內訓師系列培訓(共 6 期)首期專項研修在集團培訓中心順利舉辦。來自有色金屬冶煉、精密加工等核心業務板塊的基層管理人員、班組長、班組骨干、生產調度、現場工程師、技術員、質量員、安全員等齊聚一堂,開啟 “從現場管理者到精益內訓師” 的轉型之路。本次培訓特邀博革咨詢資深講師熊霆老師授課,依托其15年制造業精益管理實戰經驗,以 “系統性提升精益管理能力” 為核心,采用 “理論精講 + 精益工具拆解 + 教學場景模擬” 模式,將 “角色定位、現場管理、績效管控、員工評價” 四大模塊轉化為可落地的精益實踐內容,為集團打造 “精益理念傳播者、精益工具賦能者、精益改善推動者” 的專業化內訓師隊伍奠定首期基礎。 作為中色東方集團 “精益管理人才梯隊建設” 的核心工程,精益內訓師系列培訓計劃通過 6 期系統課程,實現 “從能力破冰到專業精進” 的階梯式培養。其中首期培訓精準瞄準 “基礎能力構建” 需求 —— 旨在幫助基層管理人群完成從 “精益實踐參與者” 到 “精益價值傳遞者” 的初步轉型,掌握 “如何將精益理念轉化為一線可執行的操作方法、如何用精益工具解決現場實際問題、如何通過分享帶動班組精益改善”,最終為后續 5 期培訓筑牢 “成為合格精益內訓師” 的能力根基。 角色重塑:錨定精益內訓師的 “三重核心價值” “合格的精益內訓師,要先做好‘精益理念的傳播者、精益工具的賦能者、精益改善的推動者’。” 培訓開篇,課程圍繞基層管理人群的工作特性,深度拆解精益內訓師的角色定位。結合中色東方產業場景,針對性設計轉型路徑:對冶煉車間班組長,需將 “精益 5S 管理” 轉化為 “工位物料‘定置、定量、定標’操作口訣”,方便班組員工快速理解執行;對質量員,要把 “精益質量管控” 拆解為 “現場抽檢‘三查三看’流程”(查標準、查記錄、查實物,看外觀、看尺寸、看性能),引導一線員工自主把控質量;對生產調度,需掌握 “精益計劃排程” 的核心邏輯,通過 “瓶頸工序優先排產” 提升整體生產效率。課程還引入 “精益內訓師能力自評表”,指導學員從 “精益知識儲備、工具應用熟練度、分享表達能力” 三個維度梳理短板,制定個人提升計劃 —— 冶煉車間班組骨干設計的 “精益案例收集清單”、精密加工技術員的 “現場教學模擬腳本”,均緊扣 “如何讓精益價值在現場傳遞” 的核心,有效解決 “角色認知模糊、轉型方向不清晰” 的問題。 現場攻堅:用精益工具破解七大管理任務痛點 圍繞 “現場管理七大工作任務” 模塊,課程跳出 “單純講流程” 的傳統模式,聚焦 “基層管理者如何用精益工具解決現場問題”。結合中色東方生產實際,將七大任務與精益工具深度結合:針對冶煉車間高溫、高壓環境的 “安全管控”,指導安全員用 “精益風險矩陣” 識別 “熔煉環節 10 大風險點”,按 “發生概率 + 影響程度” 劃分風險等級,制定差異化管控方案;針對精密加工車間的 “設備管理”,教現場工程師用 “精益 TPM(全員生產維護)” 思路設計 “設備日常點檢表”,明確 “日檢 3 項、周檢 5 項、月檢 8 項” 的核心內容,降低設備故障停機率;針對生產調度的 “計劃執行”,引入 “精益價值流圖”,通過梳理 “訂單接收 - 物料準備 - 生產加工 - 成品入庫” 全流程,識別 “等待浪費、搬運浪費”,優化排產邏輯。培訓中,學員以 “班組實際痛點” 為課題開展分組研討,共輸出 8 套 “精益導向的現場管理方案”—— 其中冶煉車間生產調度設計的 “瓶頸工序預警機制”、精密加工安全員的 “精益安全隱患排查清單”,均具備直接落地價值,有效解決 “管理任務繁雜、效率提升難” 的問題。 績效牽引:用精益思維搭建現場管控體系 “現場六大目標(質量、效率、成本、安全、交付、士氣)不是孤立的考核項,而是精益改善的牽引方向。” 在 “現場六大目標與績效管理” 模塊,課程打破傳統績效思維,引導基層管理人群用精益邏輯優化管控方式。結合中色東方崗位需求,設計差異化績效指標:對冶煉班組,加入 “精益改進貢獻率”(如能耗降低率、廢料回收率),鼓勵班組長帶領員工主動開展改善;對精密加工技術員,融入 “精益工具應用成果”(如通過防錯改善降低不良率的百分比),推動技術能力向精益價值轉化;對現場工程師,將 “設備精益維護效果”(如設備綜合效率 OEE 提升值)納入考核,強化設備管理的精益導向。課程還通過 “精益績效案例復盤”,以 “某車間通過精益改善將設備停機率從 8% 降至 3%” 為例,教學員用 “數據對比 + 流程拆解” 的方式,讓班組員工理解 “績效提升與精益改善的關聯”。學員優化后的績效方案中,精密加工質量員設計的 “精益質量改善加分機制”、冶煉車間班組長的 “班組精益改善積分制”,均體現 “以績效促精益” 的導向,解決 “績效管控與精益脫節” 的痛點。 科學考評:用精益導向完善員工評價體系 針對 “員工工作評價” 模塊,課程緊扣 “基層管理者如何通過評價推動精益落地”,傳授 “數據化 + 精益導向” 的評價方法。結合中色東方不同崗位特性,設計差異化評價維度:對冶煉車間操作工,從 “精益標準執行度”(如 5S 落實情況)、“浪費識別能力”(如是否主動提出物料節約建議)、“改善貢獻度”(如參與精益項目次數)三個維度評估;對精密加工班組骨干,加入 “精益工具分享能力”(如是否在班組內開展工具應用培訓)、“改善方案落地率” 等指標;對安全員,側重 “精益安全隱患排查效率”(如日均發現隱患數、隱患整改跟蹤率)。課程還引入 “精益評價指標權重計算器”,指導學員根據崗位核心價值,合理分配 “基礎績效” 與 “精益績效” 的占比(如操作工精益相關指標占比 30%,技術員占比 40%)。學員制定的評價方案中,冶煉車間質量員設計的 “精益質量積分制”、精密加工現場工程師的 “工具應用星級評價表”,均能通過評價引導員工主動踐行精益,解決 “評價標準單一、精益導向不足” 的問題。 為期兩天的培訓中,學員們帶著 “精益內訓師能力提升計劃”“現場精益管理方案”“員工評價優化細則” 等成果返程,紛紛表示 “不僅學會了精益工具,更明確了‘如何把精益理念傳遞給身邊同事’,為后續成為合格精益內訓師打下了基礎”。作為 6 期系列培訓的 “開篇之作”,本次首期培訓的順利開展,標志著中色東方集團精益內訓師隊伍建設正式啟動,為集團精益管理理念的深度傳播與現場管理效能的全面提升筑牢了首期根基。 未來,中色東方集團將按計劃推進后續 5 期精益內訓師培訓,圍繞 “精益教學能力深化、改善成果轉化、團隊賦能技巧” 等核心目標,持續為基層管理人群賦能,助力他們逐步成長為 “會實踐、會分享、會推動” 的合格精益內訓師,為集團打造有色金屬行業精益管理標桿注入更強動力。














工程機械集團供公司精益管理戰略案例 在項目落地過程中,博革咨詢按照系統診斷、試點推行、樹立標桿、快速復制,IT固化、系統評價、能力內化等七個步驟對集團公司下屬的17個子公司進行推進。 /news/4878.html
某線束工廠裝配車間連續流生產線規劃案例分享 生產線的升級解決了孤島式批量生產的方式,實現了連續流生產模式,在線庫存金額從60萬降為10萬,在制品從50000件降至5000件。車間在建設連續流生產方式時,遵循精益生產思想,通過連續流生產 /news/4876.html
某煤機集團防爆車標準化工位建設促進精益現場建設案例 自精益生產開展以來,原小庫房存余的各型液壓膠管共計2118根,通過統計、甄別、核減,現已消耗938根,核減率達到了44.3%,預計節約成本14萬元。 /news/4875.html

.png)
.png)
.png)